客服電話
在線客服
Online
公眾號
回到頂部
項目也有選擇性
鄉鎮街道空氣自動站數據購買服務項目等采用的設備均為國標法設備,可評價、可考核;實現“測—管—治一體化”戰略落地
孫(sun)越(yue):近(jin)一年來,聚(ju)光(guang)科技中標了幾個(ge)監(jian)測管(guan)理類大項目(mu)(mu),包括(kuo)浙(zhe)江省杭州市、嘉(jia)興市,山東(dong)省菏澤市等地的鄉鎮街道空(kong)(kong)氣自動站數據購買服務(wu)項目(mu)(mu)等。這(zhe)些項目(mu)(mu)與過去的大氣網格化監(jian)測項目(mu)(mu)全然不同,采用的設備(bei)均為國標法設備(bei),可評價、可考核,是大氣環境精(jing)細化管(guan)理的重要體現。通過監(jian)測網數據,能精(jing)準看到整個(ge)地區的污染時空(kong)(kong)分布、污染排名(ming)及變化趨(qu)勢。對于空(kong)(kong)氣質量(liang)較差(cha)的地方,還能結合周邊的源清單和氣象(xiang)場做溯源。
此外,環境治理行業格局比監測行業復雜得多,涉足企業眾多、治理技術五花八門,聚光科技在進入這些市場時也是有選擇性的。聚光科技中標了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鄉鎮污水處理設施PPP項目,建設運營總投資約3.4億元。聚光科技還承接了內蒙古通遼地區日處理規模達10萬噸的中水回用工程項目。這是聚光科技向治理端延伸的非常有代表意義的兩個項目,也是聚光科技“測—管—治一體化”戰略落地的重要體現。 打造平臺型公司
構建從監測、管理到治理的一體化格局,具備技術創新能力、跨行業技術方案整合能力,將現代信息技術與生態環境監測相融合
記者:作為環境監測領域的龍頭企業,聚光科技近期逐步向智慧環保和環境治理領域進軍,與其他企業相比,聚光科技最大的優勢是什么?
孫越:環境監測只是基礎,聚光科技的目標是打造一個平臺型公司,構建從監測、管理到治理的一體化格局,所以需要向治理產業鏈延伸。聚光科技的優勢可以總結為三個方面:一是核心監測技術創新能力。儀器儀表行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產業,聚光科技不斷致力于新技術研究和新產品開發,以應對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比如這次我們帶來參展的大氣在線源解析技術、國標法水質微型一體機、衛星遙感技術等。特別是聚光科技在原有監測設備上結合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使之具備更強的智能化,提升其自診斷、自運營和自修復能力。
二是跨(kua)行業(ye)技術(shu)方案整(zheng)合能力。成熟(shu)的環境監管方案是能系統(tong)化(hua)(hua)解決問(wen)題的,比如我們(men)的智(zhi)慧園區、智(zhi)慧城市、“環保管家”等,都(dou)不(bu)是單一行業(ye)應(ying)用(yong),涉(she)及多個行業(ye)多個領(ling)域的方案集成,這是因為我們(men)具備較(jiao)強的頂(ding)層規(gui)(gui)劃和跨(kua)行業(ye)技術(shu)方案整(zheng)合能力。我們(men)的目標是做規(gui)(gui)劃師(shi),協(xie)助各級管理(li)部門構建現代(dai)化(hua)(hua)治理(li)能力。
三是聚光科技最近把AI(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與生態環境監測進行了融合。在環境監測服務市場,企業自行環境監測已經向第三方開放,監測數據的質量問題成為關鍵。為保證監測數據的真實、客觀、準確,聚光科技結合AI技術,研發了人機聯控系統。通過監控運維人員的行為,用神經網絡深度學習的計算機視覺分析技術,有效識別運維人員行為是否存在異常。同時,將環境監測設備監控數據、運行狀態數據、運維人員行為三位一體,進行關聯分析、聯動控制。 憑借哪些優勢搶灘市場?
大氣顆粒物在線源解析技術、“網格化+全域化”雙模式管理成亮點
記者:面對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更高要求,聚光科技有哪些創新技術與方案?作為定位在生態環境綜合服務商的聚光科技,認為出現了哪些新的市場機會,行業會有怎樣的變化?
孫(sun)越(yue):水、氣、土污染防治(zhi)(zhi)(zhi)到了(le)深(shen)化落實階段,與(yu)之相關的環境監(jian)測、治(zhi)(zhi)(zhi)理(li)(li)市場仍(reng)有很(hen)大空(kong)間。比如,鄉鎮街道(dao)的空(kong)氣質量監(jian)測、大氣在線(xian)源解析、黑(hei)臭水體治(zhi)(zhi)(zhi)理(li)(li)、二(er)三線(xian)城市及鄉鎮地區污水處理(li)(li)、工業園區的綜合整(zheng)治(zhi)(zhi)(zhi)等。
聚光科技的亮點方案一是大氣顆粒物在線源解析技術。目前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大氣環境監測網基本建立,在掌握大氣環境質量的基礎上就要攻堅如何科學治理。大氣顆粒物在線源解析技術通過顆粒物組分監測和PMF源解析模型,能對PM2.5開展實時源解析,結果中包含源構成及源貢獻。
二是水環境監測“網格化+全域化”雙模式管理。我們研發了一款國標法微型一體機,占地面積僅0.85平米,解決中小流域站房征地困難的問題。但是網格化監測站點數量畢竟有限,無法將污染帶全部捕捉,所以我們又補充了“全域化”監管手段。聚光科技通過衛星遙感技術可將水體污染信息直接用可視化地圖表征,實現流域全景感知,發現隱蔽污染帶,分析污染演變趨勢,實現從傳統的點式管理向“點、面、域”的協同管理轉變。
此外值(zhi)得(de)關注的(de)市(shi)場趨勢出現(xian)在中(zhong)共中(zhong)央辦公廳(ting)、國務院辦公廳(ting)印發的(de)《關于(yu)建立資源(yuan)(yuan)環(huan)境(jing)承(cheng)載能(neng)力(li)監測(ce)預(yu)警長效機制(zhi)的(de)若干(gan)意見》中(zhong)。這一文件將推(tui)(tui)動(dong)實現(xian)資源(yuan)(yuan)環(huan)境(jing)承(cheng)載能(neng)力(li)監測(ce)預(yu)警規范(fan)化、常態化、制(zhi)度化,推(tui)(tui)動(dong)各地建立起以“資源(yuan)(yuan)環(huan)境(jing)承(cheng)載能(neng)力(li)”為(wei)(wei)紅(hong)線的(de)規劃發展體系。我們認為(wei)(wei),這一監測(ce)市(shi)場值(zhi)得(de)搶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