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视频在线观看

股票代碼:SZ.300203
EN
聚光

回到頂部

在國外成才,在國內“開荒”
聚光 發(fa)布時間(jian):2010-09-17 聚光 來源(yuan): 聚光 瀏覽量:3120

——科(ke)技“海歸”創業啟示錄

2007年10月(yue)21日,黨的十七大(da)勝利閉幕。
這(zhe)天,“海歸”姚(yao)納新鄭重(zhong)地在一份2000萬元的合同(tong)上簽了名……
“從我們2002年回國(guo)(guo)創業起,國(guo)(guo)家不斷出臺鼓(gu)勵技(ji)(ji)術創新、支(zhi)持環保產(chan)業的政(zheng)策,很(hen)慶幸,‘聚光科(ke)技(ji)(ji)’每一步都踩在(zai)了點(dian)上。”姚納(na)新跟記者感慨,他的老搭(da)檔、公司總工王健則不住地點(dian)頭(tou)。
事(shi)實如此:聚光(guang)科技(杭(hang)州)有限公(gong)司(si)年(nian)(nian)齡不滿5歲,卻已掌握50余項儀器儀表的專利技術和知(zhi)識產權;在(zai)半導體激光(guang)在(zai)線(xian)分析儀器領域,它竟(jing)占(zhan)領了國內(nei)90%%以上的市場份額(e);2003年(nian)(nian)公(gong)司(si)銷售僅100萬元,2006年(nian)(nian)已超(chao)過1.3億(yi)元,今年(nian)(nian)則(ze)預計超(chao)過2.5個億(yi)……
“你(ni)問聚光究竟是干什么的(de)(de)?”姚納(na)新一字一句地說,“只要跟污(wu)染有(you)關(guan)的(de)(de)工業過程(cheng)和環境監測,都能用到我們(men)的(de)(de)產品!”
業內共知,今年7月剛剛兼并(bing)了一(yi)家生產近(jin)紅外分(fen)析儀(yi)器公司的(de)“聚(ju)光科技”,已然成為(wei)全球三大激光分(fen)析儀(yi)制造商之一(yi)。
看到了,機遇讓人垂涎
創(chuang)業(ye)的火花,燃自2001年。在(zai)一次斯坦福大(da)學(xue)(xue)浙江(jiang)籍校友聚會(hui)上,有(you)美國(guo)伯克(ke)利(li)大(da)學(xue)(xue)生物學(xue)(xue)碩(shuo)士和斯坦福大(da)學(xue)(xue)管理學(xue)(xue)碩(shuo)士雙重身份的姚納(na)新,結識了現在(zai)的聚光(guang)科技總(zong)工、斯坦福大(da)學(xue)(xue)機(ji)械(xie)工程(cheng)博士王健。
王健談起了自(zi)己非(fei)常感興趣(qu)的光機(ji)電一體化氣(qi)體分析技術,巨(ju)大的應用(yong)前景(jing)一下子就吊(diao)起了姚納新的胃口(kou)。
對儀器儀表(biao)行業(ye)有所涉獵、商(shang)業(ye)嗅覺異常敏銳的姚納新,此時變(bian)得非常清醒(xing)。他意識到,這項技術不僅在生產(chan)工(gong)藝優化、工(gong)業(ye)窯爐節能(neng)降污分析方面會大(da)有作為,在能(neng)源氣回收、安全生產(chan)及環(huan)保監測等領(ling)域,也將產(chan)生巨大(da)的經(jing)濟和社會效益。
我國高端(duan)大型氣(qi)體(ti)分(fen)(fen)析(xi)(xi)(xi)儀(yi)器(qi)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很多(duo)制造商對“光機(ji)電一體(ti)化氣(qi)體(ti)分(fen)(fen)析(xi)(xi)(xi)技(ji)術”更(geng)是聞(wen)所(suo)未聞(wen)。中國有研發和生產高端(duan)分(fen)(fen)析(xi)(xi)(xi)儀(yi)器(qi)能力的(de)企業(ye)非(fei)常少,每(mei)年超過100億美元(yuan)的(de)市場份(fen)額,基本上被國外的(de)大公司所(suo)占領。而王健談到的(de)“光機(ji)電一體(ti)化氣(qi)體(ti)分(fen)(fen)析(xi)(xi)(xi)技(ji)術”,正是高端(duan)氣(qi)體(ti)分(fen)(fen)析(xi)(xi)(xi)儀(yi)器(qi)中的(de)“新(xin)星”。
一個對“創業”充滿激情,一個對“高技術”幾近(jin)癡迷。“我倆就像彼(bi)此剛剛相了(le)回親(qin),出人意(yi)(yi)料地情投(tou)意(yi)(yi)合,一見(jian)面就訂下了(le)這樁‘婚事’。”
毫(hao)不遲疑,兩人立即著(zhu)手草擬計劃書(shu)、回國實(shi)地走訪(fang)鋼鐵冶(ye)金(jin)和石(shi)化化工企業,進行(xing)市(shi)場可行(xing)性調研(yan)。
調研的(de)(de)結(jie)論是———隨(sui)著國家提出“建設環境友好型社(she)會”的(de)(de)總體目標(biao),冶金、鋼鐵、能源、環保等行業(ye)對(dui)分(fen)析污(wu)染物成(cheng)分(fen)的(de)(de)儀器要求越(yue)來(lai)(lai)越(yue)具體,對(dui)分(fen)析儀器的(de)(de)精密(mi)度和穩定指(zhi)數的(de)(de)要求也(ye)越(yue)來(lai)(lai)越(yue)高。如同20年前的(de)(de)通訊業(ye),迫切的(de)(de)需求、落后的(de)(de)現狀,恰恰成(cheng)就了行業(ye)實(shi)現跨越(yue)式(shi)發展的(de)(de)巨大機(ji)遇(yu)。
這個結(jie)果對他倆(lia)來說就(jiu)是(shi)一針興(xing)奮劑,因為(wei)國(guo)內市(shi)場(chang)幾(ji)乎就(jiu)是(shi)一片(pian)尚未被開墾的(de)、肥料(liao)極其(qi)豐(feng)厚的(de)“荒地”。
很快,姚納新懷揣著創業計劃(hua)書找到同在(zai)美(mei)國硅谷(gu)的寧波同鄉、斯坦福大學校友(you)、網訊公(gong)司創始人朱(zhu)敏。“一(yi)共談了三(san)次,只花了一(yi)周(zhou)時間,朱(zhu)敏就決定投(tou)給我們‘天(tian)使基(ji)金’。”
天使基金是(shi)風險投(tou)資的一種形式,主(zhu)要支(zhi)持創(chuang)業(ye)初期(qi)的中小(xiao)型高科技企(qi)業(ye)。美國硅谷很多頗有影響力(li)的大公(gong)司,在創(chuang)業(ye)初期(qi)都得(de)到過風險投(tou)資的幫(bang)助。
朱敏在(zai)接(jie)受記者采訪時回憶,當時毫不猶豫出(chu)手相幫(bang),一(yi)方面是看(kan)(kan)中了(le)這項市場潛力巨大的(de)創新技術,另一(yi)方面,兩個浙江人的(de)留學背景和創業激(ji)情也使他(ta)看(kan)(kan)好公司的(de)發展(zhan)前景。
正是這(zhe)份珍貴(gui)的(de)“嫁妝”,讓兩個年輕(qing)人踏上了圓夢的(de)征(zheng)程。
回(hui)國了(le),蟄伏二年攻關
2002年1月,聚(ju)光科技(ji)在杭(hang)州濱江開(kai)發區正(zheng)式創立。
雖(sui)然事先作了些市(shi)場(chang)調查,而且王健覺得搞定(ding)這項技術也(ye)挺有把握,但回國后才(cai)發現,從理(li)論推(tui)演到實際(ji)應用,其實路還很遠(yuan)。
最開(kai)始,王(wang)健著眼于航空航天領域,后來發(fa)現,不僅能拿到的市(shi)場份額小,手中(zhong)的資(zi)金和(he)人(ren)力(li)資(zi)源(yuan)也都力(li)不從(cong)心(xin)。喜歡“賭(du)博”的王(wang)健,這(zhe)時(shi)候也開(kai)始心(xin)里發(fa)虛(xu),“要(yao)對資(zi)本、對員工、對合作(zuo)伙伴負(fu)責啊(a)!”
于是,尋找突破口、轉(zhuan)變戰略方向。
掌握一個技術(shu)不難,但是(shi)要(yao)把這個技術(shu)轉化成產(chan)品,尤其是(shi)在(zai)復雜工(gong)況下作業(ye)的高精密、高穩定的差異(yi)化產(chan)品,更(geng)是(shi)難上加難。幾番抉擇(ze),二人決定,就(jiu)從應用前景廣闊的工(gong)業(ye)在(zai)線(xian)氣(qi)體監測產(chan)品入手!
鋼鐵、冶金行業要求,“在線檢測儀(yi)器儀(yi)表,要能(neng)在高溫、高粉塵、強腐蝕等惡(e)劣條件下,實時分析氣體(ti)(ti)組分濃(nong)度以(yi)及流體(ti)(ti)速度和溫度”,“毫不遲疑,就(jiu)按著這個方向攻關”。
王健帶著30多名研發(fa)人(ren)員埋(mai)頭苦(ku)干,姚(yao)納新則廣交(jiao)朋(peng)友積累(lei)資源。從2002年初(chu)公司成立到2003年底,終于研發(fa)出第一臺(tai)樣機,聚光成為國內第一家生(sheng)產激(ji)光在(zai)線氣體(ti)分析(xi)儀器的企(qi)業(ye)。
“整(zheng)(zheng)整(zheng)(zheng)兩年,我們一直在做研發(fa)(fa),沒(mei)(mei)有任何銷(xiao)售(shou)收入;很多投資(zi)人又(you)(you)看不太(tai)懂我們的新技術;找銀行貸款又(you)(you)被拒之門外,整(zheng)(zheng)個公司只能靠最初的天使資(zi)金支撐(cheng)著。”姚(yao)納新說,“我和(he)王健三年沒(mei)(mei)拿過一分錢工資(zi),錢,幾乎全部都用在了(le)開發(fa)(fa)產品線基礎平(ping)臺和(he)樣機上了(le)。”
“就沒(mei)嘗(chang)試著轉入更加熱門的通訊、互聯網等行業(ye)嗎?”
“從沒想(xiang)過(guo)!”姚納新(xin)說(shuo):“我們(men)相信自己的判斷,也相信最(zui)終這(zhe)個市場的主動權在我們(men)手里。只不過(guo)是(shi)時間問題。”
2004年初(chu),國(guo)家對(dui)“節能環保”的(de)倡導已(yi)經不僅僅停(ting)留在宣傳上,各地相繼出臺了(le)針對(dui)污染行業的(de)管理政策,國(guo)內呈現出前(qian)所未有的(de)對(dui)環保產品(pin)的(de)高需求態勢(shi)。
很多有先見(jian)之明的環保(bao)技(ji)術(shu)企業挺(ting)了過(guo)來。隨著與(yu)清華紫光合作(zuo)的第一(yi)筆80萬元生意的談成(cheng),聚光科(ke)技(ji)和環保(bao)產業一(yi)起,迎(ying)來了期盼已(yi)久的“春天”。
破繭了,意欲振翅沖(chong)天(tian)
在一份中國儀(yi)器儀(yi)表行業分(fen)析報告中,這樣(yang)一段(duan)話引起記者的(de)關注(zhu)———
“我(wo)國儀器儀表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ping)的(de)因(yin)素是(shi)多(duo)方面的(de),其中(zhong)最致命的(de)差距表現在產品的(de)可靠性(xing)和穩定(ding)性(xing)上,但歸根結底還是(shi)對基礎技術的(de)研發投入不夠。”
在自主創(chuang)(chuang)新沒有被提到國家戰略高度時,本土中(zhong)小型企業(ye)經(jing)常(chang)面(mian)臨一系列(lie)尷尬境地(di)———要么(me)資(zi)金鏈(lian)不(bu)暢被迫接(jie)受(shou)跨國公司的并(bing)購,要么(me)無法控制(zhi)人員和市(shi)場的過度膨脹帶(dai)來(lai)的風險,要么(me)產(chan)品線單(dan)一導致(zhi)創(chuang)(chuang)新動力不(bu)足,要么(me)服務不(bu)到位引起市(shi)場占有率(lv)下降……
在(zai)2004年的(de)中國過程儀(yi)器(qi)儀(yi)表市場上(shang),同時有包(bao)括西門子、橫河、愛默生、ABB等大型跨國公司在(zai)內的(de)幾百家企(qi)業參與(yu)競爭。
靠什么參與競爭(zheng)?憑什么贏得(de)競爭(zheng)?
實(shi)際上,從創業那天起,姚納新就從沒間斷地思(si)索(suo)著(zhu)這個問題(ti)。隨著(zhu)實(shi)踐(jian)的逐(zhu)步深入(ru),他對(dui)自己的思(si)路更加自信。
如果說本土企業在很長一段歷史時(shi)期內都是在“摸著(zhu)石(shi)(shi)頭過河(he)”的話(hua),那么,在美國硅(gui)谷浸潤了很長時(shi)間的姚納新,將要踐(jian)行“不(bu)摸石(shi)(shi)頭也要過河(he)”的“戰(zhan)略化”創業信條。
“通訊行業(ye)有(you)一套成(cheng)熟的(de)(de)(de)生產流程控制體系,那好(hao),從我(wo)們(men)只有(you)幾個(ge)員工的(de)(de)(de)時候開始,就借用這(zhe)套體系來(lai)保證產品質量;靠持續不斷地增(zeng)加研發投(tou)入和推(tui)出新產品、獲得新專利(li),來(lai)保證我(wo)們(men)的(de)(de)(de)技術路線優(you)于世界水(shui)平;國際大公司一般靠代理商銷售產品,售后(hou)(hou)維護成(cheng)本很高,服務很不到位(wei)。那好(hao),我(wo)們(men)就強調(diao)服務的(de)(de)(de)概念,根(gen)植于本土市場,廣泛建立銷售和售后(hou)(hou)服務網絡,進而挖掘(jue)客戶真正想要的(de)(de)(de)東西……”
就這樣,從2005年(nian)開始,聚光又迎來了(le)來之不易(yi)卻(que)在意料之中的“躍升期”。
2005年(nian)(nian)底,西門子分(fen)析儀(yi)器全球總裁專(zhuan)程從德國(guo)來杭州造訪了聚光科技(ji),商(shang)討雙(shuang)方(fang)開展(zhan)合作的(de)可能性;2007年(nian)(nian)初,聚光科技(ji)的(de)系列產品(pin)接(jie)連收獲了“國(guo)家科技(ji)進步獎(jiang)(jiang)(jiang)二等(deng)獎(jiang)(jiang)(jiang)”、“浙江省科學技(ji)術獎(jiang)(jiang)(jiang)一等(deng)獎(jiang)(jiang)(jiang)”、“中國(guo)儀(yi)器儀(yi)表(biao)學會科學技(ji)術獎(jiang)(jiang)(jiang)”等(deng)獎(jiang)(jiang)(jiang)項……
現在(zai),聚(ju)光的(de)(de)產品遠(yuan)銷美國(guo)、英國(guo)、日本、韓國(guo)、阿爾(er)及利亞(ya)等(deng)國(guo)家;國(guo)內客戶幾乎囊括了(le)寶鋼、鞍鋼等(deng)國(guo)內所有的(de)(de)大型鋼鐵企業(ye),并在(zai)石(shi)油化工、電力(li)等(deng)領域得(de)到廣泛(fan)應用;在(zai)某些軍工領域,聚(ju)光科技是(shi)提供(gong)高端分(fen)析(xi)儀器的(de)(de)國(guo)內企業(ye)。
2006年(nian)3月,國家明確提(ti)出了“節能減(jian)排”的(de)約束(shu)性目標,聚光(guang)認為,“全面進(jin)軍環保產(chan)業的(de)時機已經(jing)成熟”。
“環保產業未(wei)來會成為(wei)國家的支柱產業,聚(ju)光近期的目(mu)標是在環保污染物監測方面成為(wei)國內最大的供應商。”姚納新說。
看(kan)著(zhu)用智慧和(he)執著(zhu)開墾出來的(de)一片片“良田”,姚納(na)新(xin)和(he)王健覺得很值———“在國外鍛煉成才(cai),為的(de)就是有這么一天,像錢學森(sen)那(nei)樣回國‘開荒(huang)’。”
 
信息來源 2007年11月10日(ri)科技日(ri)報第1版    作(zuo)者 房琳琳
 

 

Copyright 2021 FPI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所展示技術參數等數據具體以實際產品說明書為準。